唐朝人正在送别伴侣时,经常唱这支歌。由于其时全首诗只要四句,每句的字数不异,唱起来有些枯燥,因而乐师们常将诗句叠唱(反覆唱几遍),因而有了“阳关三叠”的名称,也就有了阳关三叠的唱法。
方锦龙先生吹奏的《阳关三叠》,乐音层层叠叠,飘渺悠然,不急不慢,“既没有怯士豪言壮语后的抱拳惜别,也没有江南女子持罗帕轻拭泪的不舍依依”。通篇表示出一种淡淡的而又的别绪离愁。一曲奏毕,让你听到的,不只是淡远冲和,更有“”的悲喜之情!
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,所以,由于诗中有“渭城”、“阳关”等地名,大约到了宋代,《阳关三叠》的乐谱便已失传了。有着兴旺的艺术生命力。这首乐曲发生于唐代,《阳关三叠》是一首动人至深的古琴曲,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。是按照出名诗人、音乐家王维的名篇《送元二使安西》谱写而成的。目前所见的古曲《阳关三叠》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。也是我国古代音乐做品中罕见的精品,别名《渭城曲》、《阳关曲》。
最早载有《阳关三叠》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(1491)刊印的《浙音释字琴谱》,而目前风行的乐谱原载于明代《发现琴谱》(1530),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《琴学入门》(1876)。新中国成立后,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。